十个故事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

时间:2025-04-05 06:50:44 转载源:真相追踪网 作者:水月 点击:4567次

日前,千高原艺术空间推出艺术家群展《自定义的方式III:十故事》,通过十位青年艺术家的“故事”,告别2024,迎接新的春天。讲故事是人类的原始冲动,从篝火边夜话,到神话传说,再到艺术创作,都是故事的讲述方式。本次展览的十个“故事”,有社会反思,有符号化表达,也有象征性的内涵,它们是个体经验的外化,也是时代叙事的一部分。进入展厅,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人像:一个穿黑雨衣的女孩,正在收起一把黑雨伞;还是这个女孩,身穿70年代的人民服,在林海雪原里端着一把猎枪,不爱红装爱武装;雪地里,女孩带着耳机,夹着书,神情陶醉,她面前的玻璃碎了一地,仿佛是被那把猎枪打碎的。这组作品是武艺凡的《中断HALT》。画中的女孩行为飒爽,像电影里的女特工,手里的每件物品都是武器;又像一个白日梦游者,从一个时空穿越另一个时空。这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故事,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,作者试图创造一个情境,让观者去审视、建构画外之意。苏昱铭的作品《镜像MIRROR IMAGE》,创作灵感来自成长经历与图像之间的某种张力。通过或写实,或虚幻,或情绪化的画面,映射出人的内心世界捉摸不定的情绪。其中一张《颐和园的少年和消失的湖面》,或可看作对纯真少年时代的怀念。叶无忌的《方法METHOD》比较特殊,包括一本日记和一支视频。日记名为《中亚日记》,内容相当混杂,有漫画,有文献,有照片;阅读从两端开始,在中间结束,似乎是一个“非线性编辑”的文本实验。在实验中,艺术家一边描绘眼中的中亚,一边想象它的过去和未来。看展时,常玩一个自娱自乐的游戏:看作品猜名字。有的作品很复杂,命名却异常简单,有的看上去确凿无疑,名字又让人摸不着头脑。这十个故事,数十件作品,挨着猜过去,猜准是与作者心有灵犀;猜不准也无妨,说明有自己的理解。艺术没有固定答案,而在于个人的感受和直觉。只有抛弃“懂”和“不懂”的陷阱,才能真正看到艺术。2025年新年之际,如果想磨砺一下艺术思维,可以来千高原艺术空间,看看这些青年艺术家的作品,或许会得到不同的启发。地址:武侯区盛邦街铁像寺水街南区3~5号展期:2024.12.28-2025.2.28票价: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精彩推荐
热门点击
友情链接